借貸拆息抽升資金審慎

| | | 引用 (0)

美國10年期債息上揚及內地隨時加息,本港同業拆息有抽升迹象,困擾市場氣氛。不明朗因素籠罩,港股亦續陷悶局,恒生指數全日高低上落僅186點,收市報23171點,微升79點。

美國政府因延續稅務優惠,令投資者憂慮美財赤情況惡化,作為借貸成本標準的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近兩日急升。

本港銀行同業拆息近日亦有抽升迹象,當中短息升勢較急,隔夜拆息昨為0.127厘,於過往一星期已急升7.71點子(100點子等於1厘)。資金借貸成本上升,可能反映有資金自銀行體系撤走。港滙在美國交易時段急跌,兌美元低見7.7747港元。

此外,市場雖然對人民銀行(中國的中央銀行)有加息預期,但加息幅度及時機懸而未決,都減低投資者風險胃納。法興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馬博文估計,過往國家統計局提前公布通脹數據,都跟人行改變貨幣政策時機有關,預計11至12月的通脹數據為4.6%至5%,其後會逐漸回落,料人行本月內會加息1次,幅度為0.25厘。

馬博文認為,即使內地資本帳並不開放,但當地的資金流由樓市轉往股市,料可支持股市造好。

有基金經理表示,最擔心中央落手過重,「之前(加息時機)可能是慢了半拍,但若因想追上步伐而落重手,令原來已收慢的經濟過度放慢,就最不想見到。」

大市在上述風險下於窄幅上落,恒指最多升176點,主板成交縮至702億元,4.7%的沽空比率則為11月以來最低。中資基建股與航空及基建股一升一跌,國企指數微跌4點,收報12731點。

有「歐洲股神」美譽的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.波頓(Anthony Bolton)稱,環球股市於過去數周似乎再現牛市,已發展國家締造的流動性,可令中國等市場受惠。他指出,中國的增長率相較於已發展國家,仍然非常吸引。

愛爾蘭借貸利息高漲

| | | 引用 (0)

國際組織聯手拯救愛爾蘭金融危機措施,最快將於當地周一開市前揭盅。當地傳媒引述消息稱,估計援助資金的規模高達850億歐元(折合約1120億美元),平均貸款息率高達6.7厘,比給予希臘的5.2厘息率為高,借貸條件頗為嚴苛。

愛爾蘭為符合領取巨額貸款要求,可能要修訂現時債券的條款,估計一旦銀行倒閉而債券違約,國際組織將較債券持有人,更早獲償還貸務,令愛爾蘭債券被大舉拋售,評級機構惠譽認為此舉開創不良的先例。

外電引述歐盟官員透露,歐元區各個成員財長,將於今日舉行電話會議,正式就拯救愛爾蘭危機達成最後協議。愛爾蘭官方電視台RTE引述消息報道,歐盟及國基會(IMF)將會向愛爾蘭提供一筆9年期的借貸款,平均貸款利率為6.7厘,遠高於希臘支付的5.2厘信貸息率。

歐盟官員早前估計,由於愛爾蘭銀行體系資金持續流走,估計需向其出資850億歐元紓困,其中350億歐元用於銀行紓困方面,500億歐元將支持政府財政。盎格魯愛爾蘭銀行(Anglo Irish Bank Corp)早前向《彭博》透露,過去數周存款資金外流的情況得以穩定,據了解該行過去1年已流失120億歐元。分析指愛爾蘭聯合銀行(Allied Irish Banks)及愛爾蘭銀行(Bank of Ireland)截至今年6月底止,存款資金合計減少220億歐元。

自金融海嘯爆發後,愛爾蘭政府於2008年發行優先債券向銀行補充資金,並保證一旦銀行倒閉,債券持有人亦不會有任何損失。不過,消息指國際組織是次向愛爾蘭出資的條件,包括要求將銀行倒閉獲償還的次序,排於優先債券持有人之前。

惠譽發表報告,為盡快可取得援助資金,愛爾蘭政府可能作出讓步,包括修訂優先債券的條款,但若開出這類先例,變相債券持有人的權益將會失去保障,從而令到環球投資者對歐元區內其他政府債券也失去信心。

根據《愛爾蘭時報》引述知情人士透露,歐盟及IMF正在尋求法律意見,在沒有抵觸法律條文的情況下,優先債券持有人需要分擔國際組織巨額貸款的風險及成本。消息觸發愛爾蘭聯合銀行(AIB)及愛爾蘭銀行(BOI)債券被大舉拋售,AIB一批2014年到期的債券價格急跌2.6%,而BOI一批2013年不抵押優先票據,價格亦急挫3.4%。

歐洲債務危機重新蔓延,市場估計葡萄牙及西班牙,最終亦需要國際組織出手援助,加上投資者憂慮愛爾蘭修訂債券違約償付次序的條款,亦會套用於葡萄牙及西班牙的拯救方案,兩者的債券亦成為拋售對象。10年期愛爾蘭對德國的債券息差擴闊至6.56厘,而葡萄牙及西班牙對德國的息差亦大幅升至4.55及2.64厘,創1999元歐元成立以來新高。

券商Gain Capital集團研究總裁Kathleen Brooks認為,若將是次主權債務危機分為5個階段,當前只處於第3階段左右,由希臘危機到愛爾蘭債務問題,揭示出主權債務危機具相關傳染力及破壞性。在最壞的情況下,歐元區內每個成員均有不同程度的債務問題,往後亦將會逐一曝光。

借貸時要控制風險

| | | 引用 (0)

港府料於短期內再出招壓抑樓價,更有指最快今日有公布。在傳出港府出招前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昨發表報告,指出今年本港物業價格已按年上升約兩成,雖然現時仍未出現泡沫,但若明年樓價升勢持續,則會脫離基本因素。報告建議,政府可以通過收緊按揭成數及貸款人供款佔入息比率等五項措施,去維持本港金融穩定。

IMF報告指,政府針對物業價格上升所陸續推出的各項措施,以保障金融穩定,是非常重要並需要持續。同時建議港府可考慮在物業市場較大的範圍收緊按揭成數,以及進一步收緊貸款人供款與收入比率的限制。報告又指,若物業價格增長持續於高水平,政府可考慮進一步提高印花稅,以及增加豪宅物業的差餉。不過,IMF亦建議政府考慮向因物業價格持續上升,而難以置業的人士提供針對性的財政支援。

報告亦指,監管機構應繼續確保銀行嚴格遵守借貸款批核標準,並認為擴大信貸資料庫,加入所有個人的住宅物業按揭貸款數據,將會有很大幫助。IMF又讚揚港府尋求方法增加土地供應,以確保物業市場健康及穩定發展是正確的做法。

另外,IMF認為港府不應再作出一次性的「派糖」,該會指出,過去兩年港府財政政策適當地支持經濟,但明年的財政預算不應該繼續提供包括豁免公屋租金、發放額外綜援金,以及一次性減免薪俸稅、差餉等臨時措施。反而擴大基建支出則應按計畫進行,因為這些長期項目是香港加強與內地融合的策略的一部分。

對於IMF的報告,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歡迎,反映代表團對本港經濟前景持正面看法,表明香港成功抵禦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。

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,已充分意識到信貸推動的資產價格周期步伐加快的可能性,金管局會密切監察最新形勢並適時推出適當的審慎監管措施,以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。金管局助理總裁劉應彬昨於電話會議中強調,當局一直有密切留意樓市情況,若有需要會採取進一步措施。

劉應彬表示,當局在推出審慎監管政策時,主要是希望有助銀行在承造借貸時能有效控制風險。他指,當局在八月推出收緊政策後正在觀察成效,並指銀行陸續上調同業拆息(H)按揭息率只是商業決定,與當局再推監管措施與否並無太大關係。

對於IMF的建議,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表示,若再收緊供款與入息上限以及最高按揭成數,會令上車一族怨聲載道,並打趣說,除非向豪宅徵收超逾百分之五十的印花稅,否則難以遏止市場炒作活動。他更指出,需留意加印花稅會對真正用家帶來更大負擔。

科大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明表示,IMF建議的措施並不特別,只是將社會上的聲音再重新演繹一次。他指在幾項建議中,收緊按揭成數的一項可作考慮,但最終成效仍存疑。

銀行借貸模式

| | | 引用 (0)

聯儲局的第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QE2)是成是敗,現時仍屬未知之數,不過衍生而來的美元貶值問題,卻實實在在影響與美元掛鈎的港元。跟「聯匯之父」祈連活的看法一樣,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茲(Joseph E.Stiglitz)為聯匯護航,他指現時港元與美元掛鈎,仍屬合理。

可透過其他渠道防泡沫

史蒂格利茲指出,聯匯過去一直行之有效,即使現時美元匯價比較波動,但按現況而言,與美元掛鈎仍是最合理選擇,當然長遠香港亦應作出考慮,研究轉與一籃子貨幣或人民幣掛鈎的可能性。

史蒂格利茲指出,現行聯匯制度雖不能夠有效控制熱錢流動,但本港房地產升勢,仍可通過增加土地供應,以及各種稅收來控制,他深信有關措施有助防止樓市泡沫化。他亦認同港府推出最低工資措施。

狂轟QE2 聯儲局出於罪疚感

曾經形容QE2是一切動亂源頭的史蒂格利茲,談及QE2時,繼續猛烈批評聯儲局的做法。他認為,聯儲局出招,全因感到「罪疚感」,明知實際效用不大,亦解決不了核心問題,仍要繼續出招;他認為長期維持零利率,只會加快資金流走,最後令資金更不能流入實體經濟。他認為,美國應該推出重組按揭資產,或改革銀行借貸模式,令銀行願意向中小企拆借出資金,才可製造更多職位,解決失業率高企問題。

對於資金不斷流入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,史蒂格利茲不擔心中國會出現資產泡沫,他認為,中國政府應對資金過剩等問題有豐富經驗。

量寬政策無法刺激借貸

| | | 引用 (0)

美國聯邦儲備局如何運用手上量化寬鬆這張牌,固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,聯儲局同樣希望了解市場的看法。紐約聯儲銀行向債市業界發出問卷,假設買債計劃六個月內完成,估計聯儲局的買債額是多少。另方面,財政部亦發出問卷,希望了解市場對債券市場流通量的看法,未知業界的反應會否影響聯儲局在決策時的取向。

除了量寬政策的規模惹來各方揣測外,究竟量寬政策是利多於弊,抑或是飲鴆止渴,亦引起不少討論。有「債券大王」稱號的格羅斯認為,聯儲局若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,可能意味着長達三十年的債券牛市畫上句號,他更指出一張幾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支票,不是債券持有人的朋友。

當然,聯儲局開出的第一張量寬支票,未必有數萬億美元之巨,但聯儲局若循着現有的思路,希望繼續用超寬鬆的貨幣市場環境,營造資產市場興旺的景象,聯儲局的支票很難不繼續開下去,累計金額最終增加至以萬億美元計,亦不足為奇。

無可否認,聯儲局若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忠誠買家,對債券價格短期應該產生一定支持,但後遺症亦不容忽視。長遠來說,天量的貨幣供應必會推高通脹率,甚至有形成惡性通脹的風險。除非聯儲局在經濟未全面走出衰退前,願意接受更高的通脹水平,否則只有透過加息手段控制通脹惡化。人所共知,高利率是債市的殺手,格羅斯對債市前景悲觀,多少反映美國經濟未來面對的通脹風險。

不少專家指出,美國一開始已用錯方法,將焦點放在借貸市場的寬緊度,而不是集中處理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,誤以為增加貨幣供應就可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,美國要振興經濟,應該用財政政策增加政府開支,而不是透過印銀紙方式的量化寬鬆政策,因為此舉無法有效刺激借貸,因消費者需求並未回升。

部分聯儲局官員已經承認,美國正處於「流動性陷阱」中,低利率或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中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,可能無法刺激借款或貸款,因為消費者需求並未增長。至於用新的資產泡沫去支持原有的資產泡沫,性質上就如龐氏騙局一樣,當新增的流動資金無以為繼時,泡沫就會爆破。問題是龐氏騙局愈遲被識破,破壞力也愈大,聯儲局方面必須明白,量寬政策的後遺症愈遲正視,對美國本身及全球各國的破壞力也會愈大。

南韓、巴西、泰國和印尼的央行已相繼採取資本管制措施,防止源自美國的熱錢大量流入,影響當地經濟和資產市場穩定。國際能源署亦發出警告,美元低貶若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,全球經濟復甦將偏離軌迹。聯儲局下這一步棋,當真是牽一髮足以動全身。

«上一篇 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... 22 23 24  下一篇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