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寬政策無法刺激借貸

| | | 引用 (0) | 下一篇 | 上一篇

美國聯邦儲備局如何運用手上量化寬鬆這張牌,固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,聯儲局同樣希望了解市場的看法。紐約聯儲銀行向債市業界發出問卷,假設買債計劃六個月內完成,估計聯儲局的買債額是多少。另方面,財政部亦發出問卷,希望了解市場對債券市場流通量的看法,未知業界的反應會否影響聯儲局在決策時的取向。

除了量寬政策的規模惹來各方揣測外,究竟量寬政策是利多於弊,抑或是飲鴆止渴,亦引起不少討論。有「債券大王」稱號的格羅斯認為,聯儲局若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,可能意味着長達三十年的債券牛市畫上句號,他更指出一張幾萬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支票,不是債券持有人的朋友。

當然,聯儲局開出的第一張量寬支票,未必有數萬億美元之巨,但聯儲局若循着現有的思路,希望繼續用超寬鬆的貨幣市場環境,營造資產市場興旺的景象,聯儲局的支票很難不繼續開下去,累計金額最終增加至以萬億美元計,亦不足為奇。

無可否認,聯儲局若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忠誠買家,對債券價格短期應該產生一定支持,但後遺症亦不容忽視。長遠來說,天量的貨幣供應必會推高通脹率,甚至有形成惡性通脹的風險。除非聯儲局在經濟未全面走出衰退前,願意接受更高的通脹水平,否則只有透過加息手段控制通脹惡化。人所共知,高利率是債市的殺手,格羅斯對債市前景悲觀,多少反映美國經濟未來面對的通脹風險。

不少專家指出,美國一開始已用錯方法,將焦點放在借貸市場的寬緊度,而不是集中處理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,誤以為增加貨幣供應就可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指出,美國要振興經濟,應該用財政政策增加政府開支,而不是透過印銀紙方式的量化寬鬆政策,因為此舉無法有效刺激借貸,因消費者需求並未回升。

部分聯儲局官員已經承認,美國正處於「流動性陷阱」中,低利率或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中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,可能無法刺激借款或貸款,因為消費者需求並未增長。至於用新的資產泡沫去支持原有的資產泡沫,性質上就如龐氏騙局一樣,當新增的流動資金無以為繼時,泡沫就會爆破。問題是龐氏騙局愈遲被識破,破壞力也愈大,聯儲局方面必須明白,量寬政策的後遺症愈遲正視,對美國本身及全球各國的破壞力也會愈大。

南韓、巴西、泰國和印尼的央行已相繼採取資本管制措施,防止源自美國的熱錢大量流入,影響當地經濟和資產市場穩定。國際能源署亦發出警告,美元低貶若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,全球經濟復甦將偏離軌迹。聯儲局下這一步棋,當真是牽一髮足以動全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