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企借錢多賺得多

| | | 引用 (0)

早排有內地官員講到內地企業借貸,曾經說過只要銀行肯放貸,內企多多都借,高息都不怕。弊在借得到錢的內企,銀行又真的多多都貸,內企又來者不拒,不問息口多多都敢借。

有投資銀行估算,中國企業總負債佔GDP比率高達151%,在全球看是非常高的。高負債水平就是高風險?還得具體看內情。熟悉內情的內地朋友向鍾經緯表示,一是內企並非因財絀才借錢;二是借來的錢生財有道。

內地的奇怪現象是,財絀的企業借不到銀行的錢,惟愈有錢的企業愈能借到錢,因為銀行樂於對有錢的企業放貸,企業也不管經營是否需要,一於有得借照借,數字顯示的企業負債高,就是這麼來的。睇內地銀行信貸勁增,但實體經濟嚴重缺水,與信貸沒去到有需要的地方有關。

借錢總要付息的,有錢的企業業務有錢運轉,借到手的錢只是拿去賺錢,炒資產是進取的,進入民間借貸放數是保守的,總之除了付銀行的利息,仍有豐厚利潤入袋。既然如此,何樂而不為?

利益鏈千絲萬縷

表面上,銀行對有錢的企業才放貸,是因為規避風險而求穩陣的做法,實質是利益鏈驅使。

撇開經手人私人得益不說,銀行與這類企業的交易,在公可收高些的貸息,更多時候借出去的錢,又以委託理財等形式回流銀行,壯大了銀行業務。真箇「一家便宜、兩家着數」。

揭穿背後利益鏈,內地信貸數據不像正常所反映的金融現實,背後的學問非常之大。這一股信貸歪風,斷斷不是經濟之福,而是經濟之禍。

稅貸也是一種借錢選擇

| | | 引用 (0)

坊間的貸款產品種類繁多,稅貸、私貸、信用卡現金透支等,各有不同的特色,如何揀選最抵、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很考工夫。怎樣借貸最精明?稅貸是否借錢之選?又有甚麼地方需要注意?兩位金融專家在此為大家出謀獻策。

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指出,市場上的貸款可大致分為五種,分別是樓宇按揭、稅貸、私貸、銀行貸款及信用卡透支貸款。樓宇按揭因有資產作抵押,故息率必然會最優惠,介乎於2至2.5厘。而稅貸的息率約為3至5厘,是另一優惠之選。私貸的息率則較高,大概7至12厘不等。至於銀行貸款及信用卡貸款,既不需要入息證明,也不要求資產作抵押,所以息率最高,主要作為週轉之用。

樓按最慳息宜首選

若要借貸,可考慮樓宇按揭及稅貸,應避免相對較高利息的私貸及信用卡透支貸款。張佩儀稱:「樓宇按揭一定是最便宜的貸款,應先選擇樓按,再考慮其他貸款。以我一位客戶為例,他借了30萬元讀書,可分五年攤還,年息為10厘。由此計算,他每月的供款高達5,500元。既然他持有物業,我便提議他把物業加按,息率可降至2.5厘,再加上其樓按的供款期長達25年,每月的供款便能大減。之後他便加按,借入50萬元,30萬元先行交還上述私貸,餘下20萬元作備用現金。」

留意稅貸雜項開支

稅貸亦是另一借錢之選。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表示,現在的稅貸選擇可謂五花八門,借貸者需比較各銀行的實際年利率,因有些稅貸計劃雖標榜零利息優惠,但其實未有計算手續費或利息回贈等雜項開支。以借貸5萬元為例,假設還款期為12個月,每月本金為4,166元,借貸人士要在本金上加上利息及手續費,知道每月供款的實質金額,得出實際年利率,才能比較不同銀行的稅貸計劃。

另張佩儀提醒借貸人士要審視自己的貸款需要,市場上稅貸計劃的息率,會因借貸金額不同而有所調節,借貸金額愈大,息率則愈低。她續建議,借貸者選擇12個月的還款期,應盡量避免把貸款帶到下一年度,因下年仍需要交稅,便會影響下次稅貸的信貸評級。

她又指,借貸者要審視個人還款能力,因逾期還款將要罰息,另亦要考慮借貸的目的及用途,不少客戶在推銷員的游說下借了一筆貸款,但放置多月都沒有使用,卻白付利息,相當不值。

過往的客戶大多借稅貸用作投資,然而近期市況波動,她提醒借貸人士需評估自己所能承擔風險。借貸的目標要清晰明確,否則客戶可能未「得」先「失」。

怎樣借錢才最精明

| | | 引用 (0)

踏入交稅季節,貸款需求自然上升,但市場上的貸款品種之多,令人眼花繚亂。怎樣借貸才最精明?稅貸是否借錢之選?有甚麼地方需要注意?兩位金融專家在此為大家娓娓道來。

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指出,市場上的貸款可大致分為五種,分別是樓宇按揭、稅貸、私貸、銀行貸款及信用卡透支貸款。樓宇按揭因有資產作抵押,故息率必然最優惠,介乎2至2.5%。而稅貸的息率約3至5%,是另一借錢之選。私貸的息率則較高,介乎7至12%不等。至於銀行貸款及信用卡貸款,既不需要入息證明,也不要求資產作抵押,所以息率最高,主要作為現金週轉之用。

零利息掛帥 留意手續費

因此,若要借貸的話,可考慮樓宇按揭及稅貸,盡量避免相對較高利息的私貸及信用卡透支貸款。張佩儀稱,「毫無疑問,樓宇按揭是最便宜的貸款。以我其中一位客戶為例,他借了30萬元讀書,分五年攤還,息率為十厘。由此計算,他每月的供款高達5,500元。既然他有物業在手,我便提議他把物業加按,息率可降至2.5厘,加上其樓按的供款期長達二十五年,每月的供款便能大大減少。之後他便加按,借入50萬元,其中30萬元先行交還上述私貸,餘下20萬元作備用現金。」

除樓按外,稅貸亦是另一借錢之選。創盛理財董事陳寶琪表示,現在的稅貸選擇五花八門,借貸人需比較各銀行的實際年利率,因有些稅貸計劃雖標榜零利息優惠,但其實未有計算手續費或利息回贈等雜項開支。

以5萬元借貸為例,假設還款期為十二個月,每月本金雖僅4,166元,但借貸人要在本金上加上利息及手續費,計算出每月供款的實質金額及實際年利率,才能比較不同銀行的稅貸計劃。

額大息愈低 供款勿逾年

另外,張佩儀提醒借貸人要審視自己的貸款需求。市場上稅貸計劃的息率,會因借貸金額不同而有所調節,月薪四倍與月薪八倍的稅貸貸款,其息率自然有分別,借貸金額愈大,息率則愈低。若借貸人屬公務員或專業人士,銀行或有優惠利率提供,宜先向各銀行查詢。

她建議選擇十二個月的供款期,避免把貸款帶到下一年度,因下年仍需要交稅,故會影響下次稅貸的信貸評級。借貸人勿拖欠信用卡卡數或多次借錢,否則會影響貸款利息,增加借貸開支。

她補充,借貸人要審視自己的還款能力,因逾期還款將要罰息,亦要考慮借貸的目的及用途。不少客戶在推銷員的游說下借了一筆貸款,但放置多月都沒有使用,卻白付利息,相當不值。過往客戶大多借稅貸用作投資,然而近期市況波動,她提醒借貸人需評估自己所能承擔的風險。因此,借貸的目標要清晰明確,否則只會未「得」先「失」。

新貸款借錢增速降

| | | 引用 (0)

在監管機構高度關注之下,本港銀行近兩月的新增貸款增長已有放緩迹象;不過,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認為,經過首季新增貸款年度化增長達29%後,本港的貸款額基礎已經極大,而在此之上仍錄得每月按月逾1%的增長,顯示貸款增長速度仍然過快。

本港6月及7月的新增貸款及墊款額按月分別增加1.7%及1.5%;盡管升勢似已稍為放緩,但阮國恒表示,以年度化計算,貸款增長仍達到18%以上,「年初已經借了那麼多,在這樣的水平之上,仍可以錄得1.5%的按月增長,其實很快。」

阮國恒表示,雖然本港銀行有因為流動性問題,重新為企業貸款定價或會導致需求下跌,但整體貸款額仍在上升,當局會密切留意情況。

對於有企業形容目前銀行借錢趨向「手緊」,他認為是與外圍經濟風高浪急有關,「其實都是相對的,幾個月前銀行還在鼓勵客戶借貸,現在外面情況這樣,銀行自然會審批得更謹慎,企業又會覺得銀行借錢手緊了。」

除了對企業貸款重新定價外,銀行按揭息率亦一加再加,昨日又有滙豐上調按揭息(另有相關報道——「滙豐中銀加按息 業界料跟」,詳見A6版)。阮國恒認為,樓市成交近月的確稍為降溫,但對於銀行仍要在高樓價的情況下做按揭生意,當局始終感到憂慮,因樓價若大幅調整,銀行將要承受較大風險。

對於金管局會否再度「出招」,包括嚴控二套房以上按揭貸款等,阮國恒表示會在適當時候推出措施。他續稱,當局在6月推出指引,要求銀行檢討對等二套房以上按揭的審批准則時,曾向銀行提出可參考的方向,包括下調借款人的按揭成數10%,或要求借款人存入一筆足以應付一年樓按供款的款項等。

另外,歐洲債務危機觸發金融市場動盪,阮國恒表示,看不到歐洲銀行在亞洲或香港拆借額度有大幅增加,亦沒留意到它們較其他銀行難借錢,或者息率有大幅上升。

阮國恒續解釋,在金融海嘯後,歐美銀行在同業拆借市場「已無長錢可借」,大部分貸款的期限僅為隔夜或者一天,因此信貸風險已較小。

阮國恒並認為,五大央行聯手推出3個月美元信貸額度,對歐元區銀行的流動性有積極幫助;由於當地銀行以往從歐洲央行借來歐元後,往往要兌換成美元使用,一旦掉期市場如海嘯時期般失效,銀行便會出現流動性緊張,而央行美元借貸則可避免此情況發生。

債務危機蔓延 歐銀行難借錢

| | | 引用 (0)

對於有傳歐資銀行收緊在港信貸,金管局發言人表示,並不察覺到銀行主動地(actively)收縮貸款,重申金管局會密切關注同業拆借市場情況,市場現時的營運仍維持平穩。

根據金管局的數字,包括港幣及外幣,截至3月底,香港對歐洲債務總額為8,646.16億元,佔總對外債務總額3.3萬億元約26%,足見歐洲是海外資金的主要來源地之一。若以銀行總資產計算,相等於6%左右。

一澳資銀行貸款部主管指出,相對於美資銀行,歐洲銀行更活躍於貸款市場,但近期已轉趨沉寂;又指即使他們願意借貸,但市場憂慮歐債危機令他們的融資成本大增,打擊銀團市場。

他表示:「今年以來,歐資銀行的融資成本約100點子(100點子等於1厘),過去一周已經升至200點子,雖然境況仍未達致雷曼倒閉時般惡劣,但情況的確令人關注。」

發展商借錢難 投地反應淡

有銀行家談及發展商對最近一次九肚山賣地反應冷淡,認為亦與資金問題有關。該次賣地最終由嘉里(00683)、信和(00083)和萬泰合組財團以底價投得。「投標不踴躍可聯想好多原因,包括政府推出不少地皮,又或發展商對樓價前景看淡,亦可能反映發展商向銀行借錢已不如以往般容易。」他續說:「以前3個發展商夾份,多為避免將地價投得太高,不如合作投標或可取得雙贏。但這次或反映發展商考慮到,3個發展商加起來有實力,貸款議價能力較佳。」

新一輪歐債危機再現,令大批內地企業以「內保外貸」形式在港借貸令銀根抽緊的情況雪上加霜。惟溫兆華認為各國化解危機的能力應較08年金融危機為佳,但問題解決可能曠日持久。

«上一篇   1 2 3 4 5 6 7 8 9 ... 22 23 24  下一篇»